临终关怀与安宁疗护的普及在近年来得到了显著的提升,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一、概念与定义
临终关怀与安宁疗护在本质上具有高度的相似性,都是针对终末期患者提供的一种综合性照护服务。临终关怀在欧美国家称为“hospice care”,而在我国内地大多译为“临终关怀”,直至2017年,国家卫生计生委颁布的《安宁疗护实践指南(试行)》中,正式确定了“安宁疗护”这一用词,并将临终关怀、舒缓医疗、姑息治疗等统称为安宁疗护。它是以终末期患者和家属为中心,通过多学科协作模式,为患者提供身体、心理、精神等方面的全面照护和人文关怀,旨在控制患者的痛苦和不适症状,提高生命质量,帮助患者舒适、安详、有尊严地离世。
二、历史与发展
- 国外发展:
- 起源:安宁疗护起源于英国的临终关怀(hospice care),最初是为中世纪基督教信徒朝圣时建立的休息或养病的驿站。
- 发展:1967年,西西里·桑德斯博士在英国创办了“圣克里斯多弗临终关怀院”,标志着现代临终关怀事业的开始。随后,英国、美国、澳大利亚、日本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相继开展了临终关怀服务。
- 国内发展:
- 起源:中国安宁疗护理念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一些慈善机构,如唐代的“悲田院”、北宋的“福田院”等。但现代安宁疗护起源于1988年天津医学院(现天津医科大学)临终关怀研究中心的成立。
- 发展:随后,上海、香港、台湾等地也相继开展了临终关怀服务。近年来,随着政策的推动和社会需求的增加,安宁疗护服务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。
三、普及现状
- 政策支持:
- 国家层面:国家卫生计生委等政府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文件,如《安宁疗护实践指南(试行)》、《安宁疗护中心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(试行)》等,为安宁疗护服务的规范化、标准化提供了指导。
- 地方层面:各地政府也积极出台相关政策,推动安宁疗护服务在当地的普及和发展。
- 服务机构:
- 医院服务模式:许多医院设立了安宁疗护病房或科室,为患者提供专业的安宁疗护服务。
- 社区服务模式:一些社区医疗机构也开始提供安宁疗护服务,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。
- 居家服务模式:随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推广,越来越多的终末期患者选择在家中接受安宁疗护服务。
- 社会认知:
- 公众对安宁疗护的认识逐渐提高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并认可这种服务模式。
- 媒体和公益组织也加大了对安宁疗护的宣传力度,提高了社会的关注度和认知度。
- 专业团队:
- 安宁疗护服务需要多学科协作,包括医生、护士、社工、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员共同参与。
- 近年来,我国加强了对安宁疗护专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,提高了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。
四、挑战与展望
尽管临终关怀与安宁疗护的普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,但仍面临一些挑战,如服务覆盖面不够广、服务质量参差不齐、专业人才短缺等。未来,我们需要继续加强政策支持、完善服务体系、提高服务质量、加强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,推动临终关怀与安宁疗护的普及和发展,为更多的终末期患者和家属提供优质的照护服务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