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,北京市通过体育评价改革为引领,聚焦学生身心健康,积极推动“五育”(德育、智育、体育、美育、劳育)深度融合与基础教育质量提升,这一举措积极响应了国家教育政策导向,为各地提供了宝贵经验与启示。教育部2024年工作蓝图明确强调,以身心健康为基石,强化“五育”并进的教育理念,具体实施路径中,以下几点尤为关键。
一、全面优化体育课程,深化“五育”融合根基
各地需深刻领会并切实执行国家对体育教育的战略部署,如《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意见》倡导的“文化学习与体育锻炼并重”及“多学科融合”理念。依据《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(2022年版)》,确保体育课程充足、均衡、高质量开展,聚焦运动能力、健康行为、体育品德三大核心素养。同时,灵活运用课程弹性空间,如利用总课时的10%进行跨学科融合教学,创新体育教学模式。此外,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,提升其综合素养,使体育教学成为德育熏陶、智力启迪、美育培养及劳动精神激发的综合平台,通过竞技元素激发学生潜能,全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。
二、丰富课间课后活动,拓宽“五育”融合渠道
针对当前青少年运动量不足的现状,教育工作者应倡导“每日锻炼,健康终身”的理念,确保学生拥有足够的体育活动时间。通过创新课间活动形式,如“长短课结合”、“微运动”等,增加学生日常运动量。同时,大力发展课后体育社团,依托特色项目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,培养良好习惯,促进智力与心理的双重发展。学校需积极联合社会各界,整合体育资源,为学生提供多样化、个性化的体育指导与服务,鼓励社区及体育机构向学校和学生开放运动设施。
三、优化体育评价机制,激发“五育”融合活力
打破“五育”孤立评价的现状,需从评价体系入手。一是推行绿色评价,构建全面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及“五育”均衡发展的评价体系,如上海市的绿色指标评价体系。二是强化过程评价,重视评价的过程性、系统性,如北京市将过程性考核纳入体育评价,显著提升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。三是探索增值评价,即在综合评价基础上,关注学生个体成长与进步,如杭州市钱塘区的“知、能、行、健”四维评价体系结合“技、体、柔、特”增值评价,取得了显著成效。通过科学的评价体系,引导学校与教师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,真正实现以评促教、以评促学。
综上所述,做好体育“加法”,促进“五育”深度融合,需各地各校勇于创新,积极借鉴成功经验,结合实际情况,制定并实施符合自身特色的教育方案,共同推动基础教育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。 |